2012年4月13日

有了品牌粉絲專頁,你還需要Pinterest嗎?

有了品牌粉絲專頁,你還需要Pinterest嗎?:


這兩個月最當紅的social media,應該非Pinterest莫屬。如果你不清楚Pinterest是什麼東東,請先看這一篇inside的介紹



從品牌的角度,Pinterest這種以圖像為主,用Board的分類方式呈現的社群媒體,乍看之下,除了視覺的排列很美之外,會讓人不知道她對品牌的妙用在哪裡,或是她跟臉書的粉絲專頁又有什麼不同?







Board看板,可以讓你清楚分類,幫助網友找到資訊


到了數位時代,許多時候我們第一時間接觸到的資訊來源,已經不是新聞媒體,而是社群媒體。『尼克隊的比賽結果、張惠妹的演唱會現場、instagram賣給facebook』的資訊我都是從社群媒體先看到的。因為你在社群媒體上的交友圈,是你關心的朋友、同事、同行,透過他們再外擴到他們的朋友,在twitter、Pinterest這類follow制的social media,更是你主動選擇的結果。我們透過這些來源,接收來自四面八方,他們幫你過濾的訊息,而這些很可能就是你感興趣的內容。



如果你對臉書運用的夠熟悉,就會發現她有一個“搜尋不便利”的天缺。臉書對比官網,前者是慶生會、後者像記者會,因為她的特性,在上面的資訊或對話讓人有一種輕鬆好消化的優點,但也因為太隨性,所有的資訊都會隨著時間而“流失”(時間一久,要找到之前的資訊相對是麻煩的),就像慶生會你不會有會議記錄一樣,你求的只是Happy開心。對品牌來說,臉書是一個與網友交朋友的好地方,透過日常的寒暄互動,網友因此更認識妳這個品牌,進而更喜歡妳。



搜尋可口可樂,馬上可以找到一堆被Pin的內容,還可以區分為Pin、Board或是人物三大類
因此,一個好的臉書經營者,懂得透過議題的設定,找到目標消費者感興趣且與品牌定位相符的話題,例如:賣咖啡的,可以談巴黎的流行音樂、賣吸塵器的,可以post寵物毛絨絨的照片、賣洋娃娃的,可以聊愛情電影…等。利用說話的語調,營造品牌的性格,增加網友對品牌的好感。想進一步了解如何經營粉絲頁,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芭比娃娃,熱情擁抱Social Media的世界』。



臉書上這種“不經意”的、隨著時間流逝的對話, 對品牌性格的經營,很好,很自然,但正因為是以時間為主軸來呈現,如果粉絲沒有一路跟隨,後來加入的,就無法一下子了解妳。





Pinterest則剛好補了這個空缺,她可以有系統的分類與搜尋! 



以我follow的Whole Foods(美國一家以強調自然有機聞名的連鎖超市)為例: 在她的看板Board上,區分了:



與吃直接相關的(Who Wants Dinner?、Eat Your Veggies、Sweet Tooth…)



與吃間接相關的(How Does Your Garden Grow?、Super Hot Kitchen、Go Go Gadgets…)



與吃的情境有關的(We’re Used to Reusing、Edible Celebrations、Happy New Year’s Eve…)



最有趣的是塑造品牌價值觀與性格的(Strength、High tech-Always On the Edge、What Building Inspires You?...)

 

科技產品,乍看與超市沒什麼關係,但如果從她的TA角度來看,這可能會是他們感興趣的內容


洋洋灑灑一字排開一共有38個看板,多面向、有系統的與網友對話。即便你才剛加入,一下子就可以找到你想看的資訊。這一點是臉書目前做不到的。 




在社群媒體的互動,『妳賣什麼不重要,分享的內容才是重點』  



在Whole Foods的例子,她除了告訴你『她賣的東西,可以怎麼變成一道道好吃的菜餚』之外,她也告訴你『在什麼情境、什麼時候、怎麼用』,同時也鼓勵網友參與分享。另外,還透過分享與目標對象生活形態相關的資訊(重環保,所以談綠建築;重養生,所以談運動健身;重生活情趣,所以談如何佈置、DIY),塑造品牌性格與價值觀。 



Pinterest也不是只有優點,她也有幾個限制要提醒:



她只能做到儀表板(dashboard)的功能:



Pinterest就像個儀表板,把你感興趣的資訊“摘要”給你看,只能做到快速瀏覽,想要進一步了解就必須點進去看。而且現在的看板分類Board不能打中文。 



她適合視覺系:



『圖片為主,文字為輔』是最大特色,也是最大限制。如果你的品牌內容不容易用圖像表現,或是必須利用更多的文字說明,你就一定得有另外的媒體平台來補充。



她不適合單獨存在:



Pinterest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Pin 妳感興趣的內容,你的follower如果感興趣,也可以方便擴散。另外,除了視覺感官為主系的品牌(例如:服飾,餐廳)之外,通常都需要更進一步的說明,所以,最好有自己的內容來源,比如,官網、部落格或是購物網站,雖然,她可以從本機上傳圖片,但不容易在短篇幅就把話說完。



Pinterest已經躍居北美第三大社群媒體,品牌利用Pinterest行銷的例子也越來越多,身為行銷人不得不關注此一趨勢的發展,除了臉書的經營之外,如果你行有餘力,不妨也試著經營Pinterest看看。




你可以這樣開始:



1.把自有媒體(Owned Media)的內容,做出適當的分類,然後為各個分類創建看板(Board),再將內容Pin到品牌的Pinterest去。



2.為自有媒體的內容,加上"Pin it"按鈕,就像臉書按讚的按鈕一樣,以方便網友分享。



3.Follow你的目標對象可能會感興趣的主題,並Pin那些值得分享的內容,為她建立一個分類。

2012年4月4日

從Magnum Pleasure Hunt 2,談數位時代的品牌行銷

從Magnum Pleasure Hunt 2,談數位時代的品牌行銷:


你還記得一年前在網路世界廣為傳播的『在20個知名網站間跳來跳去收集Bonbons的Magnum』線上活動嗎?(如果想複習,請看鮪魚星球人的網誌



經過一年後,她又回來了,推出Magnum Pleasure Hunt 2,這個遊戲花了大成本,也很好玩,但這不是我想談的重點,而是『數位時代的行銷,該怎麼跟消費者溝通』的這件事。



首先,簡介一下這個品牌,Magnum是聯合利華旗下,在1987年創立的冰品品牌,以包裹著濃郁巧克力著稱。和大部份的食品一樣,如果褪去品牌的外衣,產品本身並沒有什麼舉世無雙的過人之處,好吃,只不過是進入消費者採購候選名單的基本條件。正因為如此,品牌才更需要透過行銷,創造差異,讓消費者站在冰櫃前挑選冰品,下手的那一刻,願意選擇妳。



Magnum的系列產品




數位時代行銷的 Impression VS Expression





一個品牌從默默無聞,到眾人皆知,進而成為該品類的領導品牌,不但過程中要歷經千辛萬苦,打敗同來競爭的各路英雄好漢之外,更是一個長期投資,比氣長的艱辛過程。



電視廣告,不論廣度或是時間,到目前為止還是建立品牌知名度、接觸消費者,單位成本最低也最快的方法,只是,因為數位時代消費者行為的改變,TVC的優勢及重要性,正在不斷衰退中。更何況,這場具有高門檻,一次動輒數百萬起跳的撒錢比賽,不是人人玩得起,也不是可以天天玩的遊戲。



TVC單向溝通且廣泛接觸的特性,就像是空軍的炸彈空投『一次可以打中很多人(Reach很廣,但不準),也因為成本太高而無法持久(秒數不能太長,檔數撐不了太多)』,電視廣告妳可以完全掌控的把想說的話說給消費者聽,單向沒有雜訊的快速建立所謂的印象impression,但是,消費者聽不聽得進去,認不認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以Magnum 2011年的廣告為例,她找來對時尚相當有定見,被某些媒體公認為時尚通的女星Rachel Blison,擔任廣告的女主角。







靠一部一分鐘的TVC,就想要完整塑造Magnum在消費者心中獨特的品牌形象,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不能長期耕耘,持續投資,消費者不但記不住也沒有非得記住妳品牌的義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具有世界級知名度,產品數十年如一日的』可口可樂,還必須每年不斷加碼投資行銷,提醒消費者『她的存在』的原因了。








空軍轟炸完之後,必須靠具有長期續航力的海軍接續支援,才是王道




幸好,網路與社群媒體(海軍)的興起,把建立品牌的圍牆變低了。Magnum想要塑造與時尚連結的形象,已經持續了好幾年,除了利用TVC的強力放送之外,她還找來時尚大師Karl Lagerfeld擔任導演,拍了三部一系列長秒數的影片。另外還利用網路,長期持續的推廣品牌。



三部中,我覺得最值得看的是這一部:





因為網路具有雙向互動利於消費者表達意見、社群媒體利於分享的特性,讓數位時代的行銷變得更講究Expression。Impression在意的是印象,衡量的標準是接觸率,Expression則是分享與表達,衡量的重點在參與度。



Magnum對品牌的塑造,到了網路世界之後,改成了Magnum Pleasure Hunt系列。去年首次推出之後,創造了700萬人次參與,平均停留5分鐘的記錄。如果你在意的是impression,可能這個網路活動的每千人成本CPM還是高於TVC,但如果你在意的是expression,消費者透過這個遊戲感受到的Magnum品牌訊息,不論從接觸時間或是深度,網路,絕對都完勝於TVC。更不用說網友因為好玩而主動分享給朋友的,所謂earned media賺來的免費媒體效益了。



你什麼時候看過一部廣告可以365天,天天在電視上播放的?而Pleasure Hunt首部曲在上線一年後的今天,你在網路上仍然可以玩。這種海軍(網路或社群媒體)獨有的長尾效應,是空軍(電視)辦不到的。






空軍的目的是為了快、為了廣,海軍則是為了長期與深入的溝通,彼此聯合又分工


承襲首部曲風格,女主角可以“跨出小螢幕”與其他物件互動
在各個城市場景,收集越多Bonbons,分數越高
一共六個關卡,玩完得花上五分鐘
Magnum Pleasure Hunt 2,很明顯是個續集作品,不但女主角沿用同一位,連遊戲內容都相近,只是這次不再穿梭在“各個網站”之間,而是改成周遊“各大城市”從紐約飛到巴黎再到里約熱內盧。除了讓你感受到5 分鐘遊世界,那種現代女性享受生活的符號之外,還找了幾大知名品牌,包括:珠寶-Bulgari、運動-Quicksilver、航空-KLM、飯店-Hotel Fasano共同合作,在活動中露出,企圖更深層的塑造Magnum TA的樣貌與喜好。這樣設計遊戲的原因,絕對不是靈機一動的偶然,而是為了讓網友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將Magnum品牌的性格植入消費者的心中。



坦白說,Pleasure Hunt遊戲玩法的設計,並不突出,台灣許多品牌也都會這樣做,特別的,是她遊戲的表現方法,與Google map、Bing、3D影像等結合,且不會為了介紹產品而介紹產品,硬把產品特性扣在遊戲中,而是花了許多力氣,着墨在消費者樣貌喜好、以及品牌個性的塑造,讓消費者即使在沒有贈品的誘因下,也能因為遊戲本身而玩得很開心。或許這種高規格製作成本的投入,受限於市場規模,在台灣的我們始終下不了手,但至少可以學習她除了利用空軍的優勢之餘,還懂得利用海軍長期經營的精神!


2012年4月1日

把握愚人節做個好行銷

把握愚人節做個好行銷:
圖片來源:gettyimage



愚人節是個很妙的日子,允許大家開玩笑,不管你的身份地位,無關品牌大小,在這一天,只要認真,你就輸了!



可能有許多人跟我一樣,愚人節前後在臉書上收到朋友傳來的不可思議、乍看像真,細想似假的影片,例如:



Google:『她開發了一項無人駕駛的設備,準備跟NASCAR合作,要來飆速賽車』。影片故意拍得像是類新聞的節目,而且一年前Google 在TED就發表過自動駕駛的計劃,藉此增加說服力,另外為了讓人信服,找來了聯合創辦人Sergey Brin充當試車手,還訪問現今的NASCAR 車手,車隊人員以及觀眾,有人樂觀其成,有人則大喊『bulls*it』 。







Google打算這樣開賽車!?


TED影片:





另一個瞎炮,就是用摩斯密碼寫mail。



我們現在慣用的QWERTY鍵盤,不但一用就是超過130年,而且幾乎沒什麼改變。但由於手機普及之後,越來越多人的溝通是利用手機來完成,所以,Gmail為了Android以及iOS系統開發了新的輸入法『Gmail Tap』,只利用點和線兩個按鍵來輸入,如果熟練的話,還可以不看鍵盤,盲打,不但可以安全的邊走路邊打字,還可以開會時眼睛盯著老闆看,手在桌子底下忙著和親愛的回mail呢!







只有點和線兩鍵的 Gmail Tab


這兩個例子,都有一個『你無法輕易否定』的共同點,不會讓你在第一眼就認定『某摳寧』。原因之一,影片都是來自企業品牌的背書,這些影片都在Google 官方的媒體上出現,可能是YouTube頻道,或是Blog。我們都認為品牌不至於拿自己招牌來開玩笑;原因之二,所說的事情都是有可能成立的,而且在技術面上說出了一套道理,讓你無法輕易反駁,除非你能親自驗證!



這一切就創造了『哇賽,這太有趣了->分享到網路上->網友開始討論->被披露是個愚人節笑話後的驚喜或落寞』的循環,而且不管當初相信或是不相信的人,都可以找到臺階下。對品牌來說,她想要被關注的目的也達到了。



另一個google愚人節玩笑:








Google Street Roo:為了拍澳洲內陸的"Street View",google不用接景車拍攝,找來了澳洲的名產-袋鼠,在這些袋鼠的腦門上綁了360度的攝影機。(我只覺得這隻袋鼠好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