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2日

商業攝影 :溝通,是拍出好作品的關鍵

商業攝影 :溝通,是拍出好作品的關鍵: 記得2004年從法國拍電影回來之後,就覺得終究有一天要與商業領域結合,於是就跟「好朋友銀行」貸款開工作室。但對一個拍 電影 劇照攝影師 來說,要跨入商業攝影是一件摸不著頭續的事,而且角色容易變得混淆,這麼說好了,電影圈會把你當成是個 商業攝影 師,而廣告圈會覺得你只是個拍電影的,不懂廣告攝影。

商業攝影,要想法,要溝通

Looking for model這張照片是一個男性保養與清潔用品的平面廣告,這一開始是單純以自己的想法所拍攝的。而戴著耳機的桂綸鎂這張照片是電影《最遙遠的距離》的劇照與海報,後來被使用來賣咖啡。這件事是讓我覺得原來「非主流」的影像,也是有機會在商業市場被接受。
我開始敢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與客戶溝通,但既然是「溝通」,就一定會有落差,所以尋找相關視覺資料就變的很重要。記得有次,導演吳興國.徐克與美術指導葉錦添開會,討論有關衣服視覺的議題。一個已算國際知名的美術指導,竟然與助理拖了一個大行李箱來,裡面裝著滿滿的相關書籍與手繪圖,這讓我覺得他真的是「國際級的」,也讓我開始學習如何「溝通」。
▲Maxwell平面廣告,數位/棚拍。
▲電影《最遙遠的距離》劇照。

▲CITY CAFE平面廣告,數位/外拍。

▲Timberland平面廣告,數位/外拍。

如何找到平衡點?

「投其所好」是商業領域的一個要件,但也因為這樣,很容易成為「攝影機操作員」,如何在這兩端找到平衡點,也是自己一直再學習的。黑白影像與彩色影像,在商業攝影裡就不易相容,但在拍攝礁溪老爺與聯聚建設的案例中,雙方的執行長卻不約而同的採納所交出的黑白影像。當然這當中還是拍攝大量彩色影像供其挑選,我想這也是「溝通」的一個方式。
▲礁溪老爺平面廣告,數位/外拍。
▲礁溪老爺平面廣告,底片/外拍。
▲礁溪老爺平面廣告,數位/外拍。

下面這兩張圖是與 LV 合作,為影像展而拍攝, 雖然是個簡單的影像,但在前製時期,我們卻準備將近三個多月,與客戶溝通也耗費一個多月,畢竟「黑白色彩」還是讓人怕怕的。客戶在攝影棚待了一個小時後點頭離開,終於又累積一個成功的溝通案例(畢竟願意找我的廣告客戶真的很少…..)。
▲LV 影像展,數位/棚拍。
▲LV 影像展,數位/棚拍。

與客戶溝通時,我始終強調「黑白與彩色」不是唯一重點,「影像本身」所傳達出來的意念才是。畢竟閱聽者寬容度是很大的,不應該把影像只單單侷限在色彩上。
在商業攝影的世界,我想有一件事是迷人的。永遠都在腦力激盪,都在現實與夢想中拉扯……還有學習如何與客戶溝通,我想我剛開始。

(後面還有更多的商業攝影作品哦~)

商業攝影作品欣賞

▲盧廣仲演唱會海報,數位/棚拍。
▲浮萍兒公益海報,數位/外拍。

▲史茵茵唱片,底片/外拍。

▲鄧家佳宣傳照,數位/外拍。

▲晶瑛酒店平面廣告,數位/外拍。

▲永康15平面廣告,數位/棚拍。

▲桐花餐廳平面廣告,數位/棚拍。

▲聯聚建設平面廣告,底片/外拍。

▲聯聚建設平面廣告,底片/外拍。

延伸閱讀

舞台攝影 : 音樂現場 Live 直擊!
攝影師的一天: 商業攝影 陳志偉 專訪
【異端思維 】從 電影海報 設計 學 攝影 (上)
當代攝影新銳:Mary Ellen Bartley 書中找尋拍攝靈感

郭政彰

一個電影劇照師
看更多文章政彰影像

加入Digiphoto Facebook粉絲團

照片配角的重要性,「有」與「沒有」差很大?

照片配角的重要性,「有」與「沒有」差很大?: 一般而言,攝影的時候,總希望主題(主角)在畫面中,清楚而完整的被呈現出來;只是,總會遇到人為不可抗力的因素,導致主角會被部分遮蔽,或許我們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詮釋作品。
完整的呈現主角,是中規中矩的攝影方式,也是廣為使用的方法;這種方法當然很好,不然怎麼會一直被應用呢?對於照片要有主題,我們可以利用「文案」的方法來賦予照片靈魂,只是,世上不易下文案的照片也不少,要如何用照片來說故事?
文案,有利有弊;雖然可以清楚的告知觀賞者,攝影創作者想表達的意念,卻也限制了觀賞者的思緒。文案要下的恰到好處並不容易,各位朋友是否曾經去觀賞攝影、繪畫等展覽的時候,會見到有些寫著『無題』的作品呢?要探討文案這方面的議題,可以在學校開一個專門課程,更何況這文章不是討論文案的相關部分,讓我們放輕鬆吧!
文章標題「有」與「沒有」是有什麼?沒有什麼?我們拿照片來說明比較具體點。
▲ 南崁街貓

有遮蔽、沒有遮蔽,所呈現的故事完全不同

如果只是單純的一匹街貓站在圍牆上,那就很簡單了!而這張照片卻多了佔去將近一半片幅的樹幹,甚至中間右邊又有一串葉子「擋住」畫面,貓咪大半的身體還藏在樹幹後面。
仔細看貓咪的神情與動作,貓兒往前探頭探身體的動作,帶點膽怯與神經質,此時樹幹剛好可以提供貓咪適當的遮蔽,讓牠比較有安全感;那一串葉子與貓兒的眼神搭配之下,隱約顯出好奇又想看的神態。(當然,這張的貓眼神並沒有很到位,街貓沒法要求這個)這邊要說的是,「主角的身體動線與眼神延伸以及週遭物體的搭配」;有些(外拍)攝影作品,會讓麻豆探頭、引頸回眸甚至躲藏在環境物後方,營造出「好奇、窺視」的氛圍。
這類的照片,不太需要多加文案說明,從照片主角的身體語言與眼神、環境搭配下,就很清楚了。
▲ 花卉農場,攝於陽明山

主體清晰與否,故事也不盡相同

如果這是一張出遊照片,以阿泰個人的攝影習慣來說,會等到步道沒有人的時候,才拍下這個場景,但不代表這是一張失敗的作品喔!(有點硬ㄠ的味道)
各位朋友請看背景有位身著白紗的新娘子,正邁步往前走;新婚的心情、外拍的愉悅,都被美麗的花卉,甚至不相干的路人,襯托得更美好。換個角度思考,是否還有著「婚姻,我來了!」的味道?所以呢,這張照片的主角是身影模糊的新娘子,而非合焦清楚的花草。
倘若只有花草或是新娘子,也只是簡單的外出或婚紗照片。將這些元素組合搭配,才是完整的故事。
▲ 淡水河岸貓﹝感謝小賢豆豆媽分享此照片﹞
有沒有,感覺完全不同。
這張就更明顯了,畫面裡如果沒有貓咪,即是一般的街照;而這匹貓的出現,由外往內探頭、跳入的動作,天色昏暗,木籬笆內燈火闌珊,不禁引人遐想「籬笆內是有什麼東西吸引著貓?」或者是「天黑了,該回家了!」也有可能前二者都不是,貓咪只是單純路過。畫面裡的貓,與牠的動作,讓整張照片鮮活起來,也讓照片被賦予靈魂。
▲ 送養貓(攝於中和)

遮與不遮,不僅不一樣,還會影響成敗

這張照片與上方南崁街貓那張很類似,可是貓咪的眼神卻是充滿著好奇、愛玩的神情。
阿泰在拍的時候,原本想伸手將左方窗簾拉開,好讓我能夠將貓兒的全身盡可能拍多一點,但是我只要將窗廉撥開,貓咪就躲進去,放開窗簾牠就跑出來看窗邊,到最後拍了好幾張這樣狀態的照片(貓咪是順利送養享福去了)。
這張照片,貓咪的眼神很到位,貓性展露無疑,眼神延伸的方向剛好是窗戶,是有小昆蟲還是有其他東西吸引著貓?貓兒半身躲在窗戶下、窗簾後,更是觀察目標物、準備偷襲的行為。
▲ 黑枕藍鶲(雌)育雛,攝於台北植物園
這種照片,是多數拍鳥朋友會想要拍的畫面,各位只消想像,有無鳥巢、有無雛鳥伸頭搶食的畫面差異,其他不多述。

▲ 淡水街貓

善用視線的延伸,讓故事更為完整

這張照片,阿泰在進行拍攝的時候,刻意讓前面的貓咪當成陪襯(一般的習慣是靠近攝影者為主角),橘貓的眼神,很明顯有著「仔細看」的神態;而虎斑貓的動作則是「我示範給你看」的意味兒。
▲ 九份街貓

有沒有貓之外,貓兒還回頭看

倘若畫面裡少了貓,只可說是一般的小城街道照片,而這張照片有著「歡迎來我家玩」的感覺,貓咪要帶路喔!
▲ 午後,攝於台北市

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所述說的故事大不相同

午後的陽光,透過樹葉的隙縫,恣意的灑落在木地板上,微風徐徐、樹影搖擺、光斑躍動,午後的優閒不就是如此愜意嗎?
照片中這一片木地板,如果沒有這雙布鞋,將是單調的一個午後場景;畫面中最右側的地板,很明顯的就是室內區,往左連接出來的木地板是室外,一雙解開鞋帶的布鞋,就這樣放在室內與室外的交界處。這是主人還是客人的鞋子?拜訪還是回家?也有可能都不是。今天如果鞋子的方向反過來,或是隨意擺放,那麼又會是另一個故事了。

照片「明點」與「刺點」的搭配

拉東扯西的寫一堆,無疑是想強調照片所含有的「故事性」;有故事性(也可以說是人文感)的照片,並非只靠主角呈現,整體畫面與配角的搭配,是缺一不可。
試想,一部戲裡面如果沒有旁邊小弟跑龍套,要如何襯托主角的英氣?影像(畫面)的呈現,有所謂「明點」與「刺點」的分別(也就是主角與配角);然而在阿泰的想法裡,這樣的區別並非絕對;明點也可以是刺點,刺點也可以是明點,二者在畫面上是相輔相成的。
如同大多數的照片裡,主角完整而清晰的被呈現出來,但是為了讓照片更具有靈魂、更具有故事,主角視線的延伸、身體的動向,甚至刻意的讓主角不被完整的拍攝下來,都會影響整體。攝影人能夠在拍攝的時候,除了絕佳色彩畫面以及幾乎完美的構圖之外,利用主角與非主角來襯托故事,是給攝影作品更上層樓的絕妙方法。

延伸閱讀

如何拍出有fu的照片?關鍵在「靈魂」
拍下最動人的婚禮紀事
寵物攝影:如何抓住狗狗活靈活現的那一刻
跟著 大型阿生 一起到 公園 & 學校 找 昆蟲 朋友們
享受盲拍帶來的攝影樂趣!


阿泰

我看到的世界,在觀景窗內;我的心跳聲,與快門聲同步;屏息以待,只為留下美好的瞬間。
看更多文章
慵懶的高貴 - 阿泰的部落格
加入Digiphoto Facebook粉絲團

Ryan Lobo 攝影背後的故事


2012年3月13日

當代攝影新銳:Paolo Ventura 用攝影融合真實與虛擬的魔幻情節

當代攝影新銳:Paolo Ventura 用攝影融合真實與虛擬的魔幻情節: 十九世紀的 米勒 畫出了法國鄉村農民辛勤勞動的場景, Paolo Ventura 則建構了鄉間娛樂與商賣交匯點的城鎮印象。只是Paolo Ventura的掌間握著的不只是快門線或筆刷顏料,還有各種布料、黏土、厚紙板和切割刀。他不僅是個 攝影 師,同時也是導演與模型家。一幅幅讓人聯想起德國插畫名家 Michael Sowa 的風景,那些兩三層樓、覆著屋瓦和油漆淡去雨水侵蝕的牆面的屋宅,和傾斜不穩的椅子,其實是以Paolo Ventura無師自通的手工、繪上細節顏色、精巧製作而成。

在6×7的相機裡編織魔幻寫實的劇情

枯葉和殘雪在稀疏的林子裡寂寥堆疊,逆著光,穿著配色設計鮮艷,卻已殘破不堪的紅白軍服的人,頭戴鳥頭,帶著滑稽的趣味同時又顯得孤寂。軍樂隊裝扮的男子臉上撲著遮掩五官長相的白粉,紅鼻子和友善的笑容都引人側目,支著羽翼鮮麗的鸚鵡,小丑在灰濛濛的暗淡街道更加突兀。
這是冬日拜訪城鎮的馬戲團,磨破的衣牚、簡陋的道具布景,述說討生活的辛酸,挺立的肩膀和上揚的鮮紅嘴角都在冰凍呼吸的嚴寒裡鋪陳著隱約的悲劇感。泛黃的色調、包覆在厚厚手套裡的雙手顯得不成比例的巨大、人物和建築之間微微傾斜的比例,不論質地或色彩,都讓人直覺地想到陳述著大人童話的插畫集。然而,在人物或道具的邊緣,又有著清晰的立體感。在無法辨認時空的城鎮裡,本應擔任幻想的提供者卻反而成了現實世界的放逐者的馬戲團,也將我們推入二元與三元的困惑。
當Gregory Crewdson用他完美的場景調度、冷調又飽和的色彩帶我們探索路寬林廣的美國小鎮生活,Paolo Ventura則用輕微失衡的空間比例、暖調且低彩度的畫面讓我們穿梭於歐洲小鎮的迂迴石徑,手風琴的聲音與鐘響既不遠也不近,呼出的空氣與鄰人傳來的陣陣煙草香,混合在聖誕節香料酒的暖意裡,隆冬時節與皺縮磨損的質感,烘托著懷舊與熟悉的眷戀,在城鎮間輪轉的賣藝人帶來季節的跫音和遠方的傳奇。

▲Winter Stories,2009

▲Self-Portraic

▲The Automaton,2010
▲Behind the walls#3,2010

▲Winter Stories,2009

(是什麼影響Paolo Ventura作品的呈現方式呢?)

生長背景影響作品表現

出生於一九六八年的Paolo Ventura在米蘭和義大利鄉間的Anghiari度過童年。冬天米蘭的昏暗天色與冷清街道成為他《冬撰(Winter Stories)》的藍圖。原本走訪於義大利各地,收集人文地理和跳蚤市場的迷你人偶、娃娃屋道具的Paolo Ventura,一直拼湊不出回憶與想像交織的畫面,畫著底稿,Paolo Ventura毅然決定自己動手做,親手搭建他心中的冬日景色。不只是製作立體的建築物、人物、街道,Paolo Ventura也會運用平面繪畫,將明顯的圖畫筆觸襯托周圍的立體感,同時增加虛實的變化趣味。
意外的是,在Paolo Ventura的舞台世界裡,獨獨堅持使用自然光而不用人工打光。不同時間光影的運用和安置人偶與道具的反覆調整,耗費數周數月是家常便飯,但他不以為苦反而樂在其中。其實,Paolo Ventura原為時尚與商業攝影師。經歷十年的業界磨練,Paolo Ventura一直想將對一生影響重大的童年回憶化為攝影作品。
雖然在米蘭出生求學,家族在Anghiari的農場所留存的二次大戰遺跡,隨處可揀拾的散亂軍用品,或是逃亡途中不得不拋棄的貼身回憶,都留給Paolo Ventura難以抹滅的印記,伴隨奶奶低喃的戰爭經驗,孩子在舊照片與枕邊故事的想像間馳騁,染上逼真又虛構的光暈。
二○○六年,Paolo Ventura搜集大量在八九○年代風行一時的軍事人偶,以及芭比娃娃的各種配件和傢俱,再上顏料或拆解重組,安置在搭建好的戰地背景裡,成為《戰爭紀念品(War Souvenior)》系列攝影。以兒童玩具為素材,原本只是用來玩打仗遊戲的道具,卻寫真地描述大人世界裡的戰爭實況,成了似是而非,與遊戲幻想與歷史實情都背道而馳的失衡狀態。
Paolo Ventura不只是使用現成和手工模型來達成他所追求的舞台效果。在二○ 一一年初,與名模特兒Lily Cole合作的《金魚(Goldfish)》裡,真人模特兒藉由化妝與造型,造成平面二元的錯覺;Paolo Ventura一向認為保持顏色的單一調性是決定氛圍的關鍵,在他指導下搭建的園遊會場景,一地的秋黃落葉、男人們蒼白老去的臉上綴著參差的鬍渣、大衣上明顯的皺痕和經月累月磨去的毛呢,大量的大地色系反襯著穿著優雅、紅髮蓬鬆的Lily Cole,好像娃娃般的存在,一下子不安羞怯、一下子又挑釁似地斜倚而立,獨樹一幟的打扮為沉悶的秋日帶來神祕的興奮感,也拉出畫面的衝突戲劇,引人遐想。有如攝影界的Gabriel Garcia Marquez,Paolo Ventura在6×7的相機裡編織魔幻寫實的劇情。

▲Winter Stories,2009

▲Winter Stories,2009

▲The Automation,2009 

作者簡介

NAGAAKI SHAW打滾亞洲設計市場泥濘多年,曾旅居英倫成立影像工作室與繩子街民宿。現為設計、生活寫真家,最愛以文字與影像為碎嘴出口,為創意文化作一手裁切。目前替國內外雜誌專欄撰稿與攝影。曾協助「亂,有秩序」聯展、都市酵母計畫展出,獲選2011國際攝影部落格大賞競賽及許多國際視覺平面、產品設計競賽優選、邀展。

SUMMER HUNG長年旅居英倫的Summer Hung,興趣廣泛,對藝術、文學、設計、攝影多方涉獵,專精於倫敦當代劇場觀察評論,亦修習劇場設計與藝術創作。搞笑成癮愛戲成痴、為人瘋癲花前風流,無一不備無一不精。從事文字創作與藝文報導多年,高談闊論舞文弄墨,把酒言歡相濡以沫,在紙與筆間建牆造車,攻城掠地。

延伸閱讀

當代攝影新銳:Desiree Dolron 拍出古典繪畫的光影色調
當代攝影新銳: Alexander Binder 隱匿於真實中的異想世界
愛無私的 狐獴 家族 溫芳玲 專訪
攝影人舞台:沈昭良的紀實攝影與影像創作 專訪
白色情人節 又來了!推薦 4款 攝影配件,讓男朋友更愛妳
本文同步刊載於 當代攝影新銳20
加入Digiphoto Facebook粉絲團

2012年3月12日

TEDxTaipei - Page Tsou ( 鄒駿昇 )- See the World from Back of Heads

TEDxTaipei - Bulareyaung Pagarlava (布拉瑞揚.帕格勒法) - 從心出發的編舞家

掀起賭城都市革命: CityCenter (上)

掀起賭城都市革命: CityCenter (上):

(本文刊載於藝術設計與收藏雜誌2010 四月號)
過去兩年或許可以稱為建築業最蕭條的日子:金融風暴橫掃全世界,許多大型開發計畫都被迫刪減預算甚至停擺。最顯著的例子包括去年底爆發倒債危機的杜拜王國,許多標榜星星級建築師的計畫案都已無限期停工,包括得過普立茲建築獎的薩哈哈蒂(Zaha Hadid)的表演藝術中心,還有庫哈斯(Koolhass) 在杜拜「水岸城」的微型城市計畫。當建築界預見未來持續的低迷,賭城拉斯維加斯卻在此時丟下一顆震撼彈,完成一個風暴中不可能的夢想。
2009年底,城市中心(CityCenter)在盛大的煙火中開幕,宣告賭城的建築與觀光進入嶄新的一頁。這個由Dubai World 和 米高梅集團(MGM Mirage) 合夥,斥資85 億美金、佔地67公頃的建築群,在拉斯維加斯大道上顯得特立獨行。早在設計案出爐時,建築業便戲稱它將顛覆賭城的遊戲規則,掀起新一波觀光熱潮。CityCenter 的構想是在賭城建造一座城中之城,集合一個都市該有的生活機能和感官娛樂,並配合世界潮流的永續概念,打造出全新的賭城生活圈。六大建築包括賭場與旅社「詠嘆調」(Aria),購物中心「水晶」(Crystals),豪華旅館戴維拉和哈門(Vdara及 Harmon),私人住宅Veer Towers 與六星級文華東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
六棟建築所構築的園區結合公園綠地、住宅、商場、飲食、娛樂、藝術機構,並有空橋和輕軌列車將建築聯繫起來,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宇宙。從這方面來說,CityCenter讓人聯想起東京的中城,一個集合安藤忠雄與三宅一生的21_21 美術館、大型購物商城、大面積綠地和酒店的新都心。
對賭城來說, CityCenter所帶起的革命要從其建築說起。
豪華主題旅館向來是賭城的招牌風格:紐約紐約(New York New York)、巴黎(Paris)、威尼斯人(Venitian)等飯店將這些都市的著名地標一一複製重現。世界的距離縮短了,巴黎鐵塔、凱旋門和紐約帝國大廈比鄰而居。在拉斯維加斯大道上,還可以看到金字塔、凱薩宮、巨型噴泉、金銀島海盜、星際大戰等等。撰寫經典建築理論「向拉斯維加斯學習」(Learning from Las Vegas)的Robert Venturi和Denise Scott Brown認為,賭城創造了一種根植於美國本土的風格,一種屬於美國的後現代主義。這種大膽俗豔的設計開啟了裝飾之於建築的辯證,以及現代主義建築流於形式的批評。
因而,CityCenter前衛時尚帶點科技感的妝容和賭城濃厚的「脂粉味」形成強烈的對比。這裡網羅八組世界知名的建築師團隊,諸如李柏斯金的事務所、 普立茲獎得主Norman Foster的Foster and Partners 建築師事務所、Gensler 事務所、Murphy Jahn Architects、KPF、Pelli Clarke Pelli Architects、HKS、Leo A. Daly、RV Architecture 等,讓CityCenter成為當代一流建築品牌的展示櫥窗。

擅長解構主義的李柏斯金多以設計文化機構聞名,比如柏林的「猶太博物館」、英國的「帝國戰爭博物館」等,這些建築和其所處的城市歷史脈絡緊密結合,充滿象徵和隱喻。這次的Crystals水晶商場,是他極少數的商業設計案,也因此在建築界受到很大的矚目。李柏斯金認為,「日常生活的建築與博物館一樣需樣同等的尊嚴」。他將內華達州山巒起伏的峽谷地形作為靈感來源。多邊形的量體、簡潔有力的雕塑感、寬廣的開放空間,室內光線的高度穿透性,從許多點來看都有熟悉的「李柏斯金」元素。室內設計由李的合作夥伴大衛洛克威 (David Rockwell) 主持,企圖將自然環境的氛圍帶進室內。名為「樹屋」,宛如被鳥巢包覆的餐廳懸在商場空中,成為整個空間的視覺中心。由季節性花卉織成的「花毯」宛如一片迷你桃花源,和高高豎起的植栽燈具,都為「水晶」增添鮮活的綠意。「水晶」集合奢華名牌如Louis Vuitton, Cartier, Gucci, Prada, Tiffany不說,Louis Vuitton還打造出號稱其北美最大的旗艦店。除了這些常見的精品店,水晶並引進三十幾家第一次在賭城設櫃的歐美品牌如TOM FORD, Carolina Herrera, Paul Smith, Kiton, Kiki De Montparnasse, H. Stern, Tourbillon, Porsche Design and de Grisogono等。

待續。。。







文章出處:紐約解剖學
















不能錯過的的創意:




坂茂 + Camper




種子教堂/ 構詩建築




建築奇觀IN台灣




活著的建築,幸福的觸動




日本建築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世博游上海—「繁华都市篇」之淮海路 (@yunblue)




《沙影革命》(Sandy Evolution) 下载 (@myonlystar)




闪烁的光艺术 (@poboo)




一线流光 (@sudasuta)




以光作画 (@fishcan)


无觅